细胞培养“坑”太多?教你搞定细胞分布问题
Wed Sep 10 00:00:00 CST 2025毕合生物|MBC新闻编辑
细胞培养的时候,最怕遇到啥?当然是细胞分布不均匀啦!细胞分布那些常见的“坑”,还有超实用的解决方法,快拿小本本记好啦!
一、细胞随机分布:单细胞悬液的“小秘密”
细胞在培养板中出现随机分布,那可太让人头疼啦!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:
细胞吹散不充分:铺板前,细胞没被彻底吹散成单细胞悬液,细胞团块在铺板后迅速生长,局部细胞密度过高,其他区域则细胞稀疏。
消化过程不均匀:胰酶作用时间或浓度控制不当,细胞成片脱落,铺板后形成高密度细胞区域,严重影响实验结果。
为了避免这个问题,宝子们可以试试这些方法:
优化消化过程:用不含EDTA的胰酶,严格控制胰酶用量和浓度,建议稀释后使用,避免过度消化。
彻底吹散细胞悬液:铺板前,用移液管或细胞吹打器,将细胞悬液充分吹散,至少吹打20次以上,保持均匀力度。
铺板后显微镜检查:铺板完成后,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布情况,发现不均匀或团块,立即重新铺板。
二、细胞分布边缘多中间少:96孔板的“弯液面”现象
在96孔板中,细胞分布边缘多、中间少,这可太常见啦!主要原因有:
液体体积不足:孔径小,液体体积不够,形成弯液面现象。
加液速度过快:快速加液干扰孔内液体表面张力,细胞被拉拽到边缘。
孔内表面张力不均匀:液体体积不足和加液速度过快共同作用,加剧细胞向边缘聚集。
解决办法也很简单:
确保液体体积充足:每个孔加入200 μL液体,减少弯液面现象。
优化加液操作:沿孔壁缓慢打出液体,速度控制在50 μL/秒左右,避免表面张力剧烈变化。
其他建议:使用多道移液器,确保液体体积一致,加液前预平衡培养板,定期检查移液器。
三、细胞分布边缘少中间多:24孔板和6孔板的“中央聚集”现象
在24孔板和6孔板中,细胞分布边缘少、中间多,这可太让人头疼啦!主要原因有:
加液方式不当:液体沿着孔壁某一点持续打出,反向流至中央区域。
液体流速过快:快速打出的液体冲击力强,细胞被推向中央。
孔径较大:孔径大,液体流动更容易受加液方式和速度影响。
解决办法也很简单:
优化加液点的选择:在孔内选择3-4个不同点分次打出细胞悬液,分散液体冲击力。
控制加液速度:降低打出悬液的速度,让液体缓慢流至孔底并均匀铺开。
使用移液技巧:采用“点式加液”方法,每次打出少量液体,轻轻晃动移液器,使液体均匀分布。
四、如何摇晃孔板促进均匀:不同孔板的“摇晃秘籍”
摇晃孔板也是促进细胞均匀分布的关键步骤哦!不同孔板有不同的摇晃方法,宝子们可得记好了。
96孔板
“十”字形摇晃:将孔板平放在实验台上,用手指轻轻捏住边缘,轻缓地画“十”字形,每轮10-15秒,重复2-3轮。
“∞”字形摇晃:同样轻缓地画“∞”字形,每轮10-15秒,重复2-3轮,进一步促进液体均匀分布。
24孔板和6孔板
轻拍孔板侧边:一只手扶住孔板一侧,另一只手轻轻拍打另一侧,力度适中,每次5-6次,重复2-3轮。
小幅度晃动:在轻拍基础上,轻轻晃动孔板,幅度小,避免液体洒出,沿着长轴或短轴方向晃动,每次10-15秒,重复2-3轮。
注意事项
摇晃后的静置:摇晃后静置至少15分钟,让液体均匀分布,细胞均匀附着。
操作环境:在无菌环境中操作,佩戴无菌手套,避免污染。
液体体积控制:加液时确保每个孔液体体积一致,96孔板每个孔200 μL,24孔板和6孔板根据实验需求调整。
定期检查:定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布情况,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。